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24期 >2023-05-26编印

闲话仔姜鸭
刊发日期:2023-05-26 阅读次数: 作者:
  物资公司 罗 丹
   周末,朋友小聚,大家商量着吃点啥好?竟不约而同想到了湘菜馆里的仔姜鸭。仔姜鸭在湘菜里的位置可谓举足轻重,口味以鲜、香、辣为主,鸭肉富有弹性,仔姜回味微甜,再搭配青椒独特的清香,入口难忘。也由不得多吃了几口,竟唤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
   我的家乡——怀化,坐落在湘西边陲的小城,一座火车拖来的城市。蜿蜒的河水穿城而过,河水来自贵州瓮安,一直流到怀化的沅陵,在此汇入沅水。春暖花开时,河畔的杨柳枝条上鼓出嫩芽,绿树婆娑,微风轻轻吹拂着水面,河水宛如少女般轻轻泛起涟漪,如斯曼妙了小城数万年。
   忽有一日,在网上冲浪时发现“仔姜炒嫩鸭,点落玉盘空”,道出了人们食用美味的场景。我素来嗜食鸭肉,移居贵阳多年,美食甚多,唯有鸭肉,难有家乡滋味。究其原因,众说纷纭,我却笃信,是水域导致了肉质差异。
   鸭肉性凉而姜味辛,可谓食材中的“最佳拍档”。仔姜鸭是当地百姓家中的“拿手菜”,对于鸭肉的烹饪方法大同小异,又各成一派。洪江人喜欢将“血粑”加入其中,衍生成了“血粑鸭”;辰溪人偏爱把鸭血与鸭肉一道炒制,又成了地道的“辰溪血鸭”;怀化人在烹制时又增添了五花肉,让其味道更显馥郁,便是我常食的“仔姜鸭”了。但众多派系中最有名望的当属“芷江鸭”。相传,爱国诗人屈原被流放至沅水流域时,因品尝了当地村民为其烹制的鸭肉后,写出了“沅有芷兮澧有兰”的名句,“芷江鸭”也由此名声大噪。
   湘西一带的水鸭主要生活在河边的芦苇丛当中,以吃鱼、虾、贝类为主。味甘、性凉,入脾、胃经,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补中益气、消食和胃、利水消肿的功效。水鸭体长仅不及40厘米,常密集成群,最常食用的当属“绿头鸭”,故有蚬鸭之名。
   幼时,哪知“柴米贵”,每逢周末,便央着父亲去买“绿头鸭”,他拗不过,只能牵着我一同前往。走到市场里,眼前是一片闹哄哄的景象,刺耳的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夹杂着家禽最后的“呐喊”,真是热闹非凡。“快看,那边儿有卖绿头鸭的”我用力摇着父亲的手臂,兴奋大喊。他微微一笑说:“馋猫,别着急,咱们先逛上一圈,挑只上好的买回去,”一番精挑细选下来,终于买到了称心的食材,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父亲往回赶。
   回家后,索性趴在窗边,托着腮帮子,看着心心念念的“绿头鸭”在父亲手中慢慢变成一道美食而馋得流口水,他总被我滑稽的样子逗乐。虽然儿时的记忆有些模糊,可父亲烹饪的方法我却清晰记得:将鸭肉反复清洗后,凉水下锅,放入少许姜片和葱段,加入料酒,待水煮沸后,飞水2分钟,撇去浮沫,再用凉水冲洗几遍,把杂质祛除干净后,沥干备用。起锅热油,大火爆炒,炒干鸭肉中的水分和鸭油。断生至肉质焦黄时,加入适量啤酒,去腥增香。等酒气炒散后,配以泡辣椒、泡生姜、葱节和大蒜,炒匀后加少许老抽上色,用小火炖上40分钟,加入新鲜的仔姜和青椒,将汤汁收浓,出锅时撒上葱段,美食即成。
   菜一上桌,浓郁的肉香便扑鼻而来,香味环绕着天井,伴着童年的嬉笑声与午后的阳光一同散播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