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222期 >2023-05-12编印

渭水河畔建新功
刊发日期:2023-05-12 阅读次数: 作者:赖忠奕
  五月的渭水河畔,草长莺飞,各种大型设备、车辆来回穿梭,轰鸣声、呐喊声似交响曲般响彻河岸。这里是华南公司引汉济渭项目的施工现场,一场生产大干正如火如荼上演。
   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陕西关中、陕北缺水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预计年调水量达到15亿立方米,惠及人口1000万以上。接到中标通知后,华南公司高度重视,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团队,集中优势资源会战。为在施工中取得先机,项目书记顾森林组织人手马不停蹄办理手续,与地方沟通协调,打下开工的基础条件。项目工程部积极与设计院协调,编写施组方案,每日加班至深夜。经过20多天的高强度工作,终于将开工前所需资料全部准备完毕,项目也成为全线首批实现正式开工的单位之一。
   开工不久,项目施工就遇到了技术难题。渭河河畔属于难成孔的砂卵石地层,由于钻具回转冲刷引起的水浪撞击及地下水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泥浆护壁剥落掉块、坍塌、塌孔等现象,桩基施工受阻。项目施工桩总数为136根,最长桩78米,桩总数大且桩深,解决桩基施工问题就成了项目的头等大事。
   项目经理许树亨组织工程部日夜钻研,最终决定桩基施工采用“长护筒+控制泥浆比重+反循环钻进”的施工方法。在合理范围内增加护筒长度,可以确保护筒穿越砂卵石地层,形成较好的护壁效果。控制泥浆比重,采用化学泥浆进行护壁,可增加泥浆黏性,防止护壁剥落。反循环钻进成孔、成桩质量好,施工效率高且成本较低。三种方式结合,有效解决砂卵石地层桩基钻孔过程中的塌孔问题,提高了桩基的成孔速率及成孔的质量,工期提前6个月,成桩后经超声波检测后均被评为Ⅰ类桩。
   项目遇到的第二大困难是场地狭窄。由于原制定征地拆迁计划调整,项目多条施工便道无法进行修筑,原计划项目梁场用地也无法使用,对工程进度造成阻碍。项目部以“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决心,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施工便道无法修筑就另寻路径,直接从干涸河床处绕路修筑便道,直通现场。缺乏制梁场地,项目就在现有的用地处规划出一处微型梁场。由于没有存梁场地,项目还必须制梁完成后立刻进行架梁。目前项目施工进度良好,这离不开项目全体职工的智慧与付出。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项目全体人员甘于寂寞的付出与奉献。项目地处偏远,所在村庄人口稀少。每天晚饭过后,项目职工的娱乐活动就是在驻地门口扎堆闲聊,围着村庄一圈又一圈地散步打转,其实也就是在工地周边散步,散步散着就到了工地上,工地成了大伙儿的家。 (赖忠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