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09期 >2023-02-03编印

清香豆花
刊发日期:2023-02-03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方琳
   工地上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文化的差异却在 “吃”这一件事情上得到了消融,因此,偶得闲暇时,聚餐也就成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的“头菜”。今晚的“主厨”是四川人,去之前只知道是吃豆花,原以为是澳门豆捞里涮火锅时做头菜用的豆花,到了才知道吃豆花究竟是怎么回事。
   与想象当中的完全不同,豆花是自己做的,酱料也是自己调的。做好的豆花白中泛一点点黄,散发着久违的豆香气。整整齐齐的养在水里,透着氤氲的热气看过去,甚是诱人。用一个大的炒勺小心翼翼的从锅边顺下去,触到锅底后轻轻地让勺柄在手里转一下,勺面上就卧上了一块完整的豆花,伴着一些汤水,盛在一个大碗里,就可以上桌了。
   夹豆花也有讲究,因为豆花软嫩,筷子托底是带不出来的,夹豆花时需要先把豆花夹成薄片,然后从两边夹住,而手上的力道要刚刚好,不然豆花会因为自身的重力从中间断开,碎在汤水里浪费掉,豆花就这样看似轻松的从碗里带出来了。
   从水里捞出来的豆花就像刚出浴的少女,白、嫩、细,放在水里只能看出来豆花带了一些自家操手出品的痕迹,现在再看,豆花带了一些气孔,却也并不因此而影响她的美观。点豆花用的是从四川老家带来的卤水,传统的加工手法保留了食物最真实的样貌,虽然有瑕疵,但却因此而显得更加的美和朴实。趁着还没有搅拌蘸料,先小心翼翼的夹掉一小块露出来的豆花,尝上一口原汁原味的豆花,刚送入口中,就感受到了香气,轻轻一抿,还带着些许的劲道,伴随着四下散开的豆香,整个口腔里都弥漫着这种清香。
   再往下就要蘸着酱料了,豆花在拌好的酱料里轻轻地滚动一下,黄黄的菜籽油和辣椒酱拌匀后呈现的橘色油汁在豆花身上薄薄的挂上一层,夹起来汤汁一滴不掉,均匀的挂在豆花上,入口后才发现,豆花内部大大小小的气孔中早已按照各自的“饭量”吸满了油汁。放在舌尖上,轻轻地朝着牙齿的方向一顶,豆花伴着油汁一起化开,层次丰富的香气便在舌尖上开始了一场芭蕾,旋转,跳跃,四下散开。顺着喉咙向下,沿着食道落入胃里,完成了我对一碗豆花惦念多年的执念。
   其实真正让我对一碗豆腐念念不忘的是老舍的那篇 《骆驼祥子》,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祥子在一次被收了车,抓了壮丁逃脱出来回北京的路上,在城门外遇到了一个卖豆腐的摊子。那时的祥子正处于低谷,迷茫、彷徨,用身上仅有的一点点铜板买了一份老豆腐。
   彼时年幼,虽然从作者的笔触中感受到了这碗老豆腐对于当下祥子的非凡寓意,却还是没能有所体会。但是却对书中描写的,白白的豆腐养在水中,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甚是诱人的情景有了深刻的主观映像。以至于从那之后,北京城的老豆腐一直就用这种方式存留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了一种带着透过食物表达出来的对于人生不肯放弃希望的执念。待到长大渐渐经历生活的磨炼,品味过生活的苦涩,在伤心失望的痛哭中还继续吃着碗里的饭时,脑子里不禁想起这本已经遗忘的书,想起祥子在病中吃到的这碗让他重新活过来的老豆腐,再透过手中这碗与北京老豆腐吃法颇为相似的豆花,忽然之间就明白了小说中这一碗老豆腐的含义。那是大地母亲透过食物,向她的孩子传送过来的温暖怀抱,她用这样一种委婉的方式,告诉每一个正在与生活博弈的孩子:无论何时,生活永远都是充满希望与光明的,因为有母亲,在给你传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