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专题报道总第3208期 >2023-01-20编印

奋斗奋进奋发创新创效创誉致力谱写建设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新篇章
--中铁五局五届三次职代会暨2023年工作会行政工作报告(摘要)
刊发日期:2023-01-20 阅读次数: 作者:
  

总经理 田波


  一、关于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推进的关键一年,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一年。全局上下围绕“十四五”战略目标,认真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笃定前行,抓市场促规模、抓管理促提升、抓效益促质量、抓风险促稳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聚焦市场开发,经营业绩再攀新高。一是经营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实施双轮驱动,完善经营体系,优化市场布局,核心产区和富油区块产出明显提高,多家子分公司自主承揽超过100亿元、刷新历史纪录:华南区域首次突破200亿元,西南区域再次斩获280亿元,建筑公司自揽超过200亿元。承接成渝客专等一批大体量优质项目,经营开发量质齐升。二是投资经营稳步推进。坚持精选慎投,完成投资项目305亿元,发挥了投资拉动和价值创造作用。运作深圳根竹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是股份公司系统内首个城市更新类项目。三是海外经营取得突破。承接规模较大的多米尼克机场EPC总承包现汇项目和斐济、加纳等政府资金项目,海外分公司完成经营承揽XX亿元,超额完成下达指标。四是“第二曲线”市场成效显著。水利板块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专项指标,保住了在股份公司水利板块的头把交椅。落地储备林项目3个,成立林业生态分公司,在股份公司内形成一整套的国储林项目投资建设新模式。五是要素建设持续加强。一级建造师数量和结构实现双突破,公路和水利特级资质申报顺利推进,获评“2022年度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在2022年贵州省建筑施工企业100强中位居榜首。
   (二)聚焦项目管理,履约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施工产值再创佳绩。二是重点工程高效履约。郑万、湖杭、和若等10多条铁路项目如期开通。渝昆、成兰、广汕等铁路项目,广州、深圳、南京等地铁项目,滇中引水、广绵高速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格芒、玉楚等投资建设项目顺利转入运营期。西渝、成渝中线等一批新上铁路项目快速进场。三是督导帮扶富有成效。坚持管理下沉,以进度滞后、年内开通、体量较大项目为重点,开展施工生产现场督导100次,专题推进川藏、渝昆、贵阳地铁、滇中引水等项目,科学优化施工组织,理顺管理关系,加强跟踪督导,切实帮助项目解决施工难题。四是安全质量标本兼治。全面推进安全质量系统提升,形成子公司“123456”工作法和项目部“7个3”工作法,推行安全生产签证、旁站、巡查3项卡控措施,施工现场有效管控。成立8个管控稽查队,充分发挥了稽查队指导帮扶和排查纠偏作用。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警示教育等活动,系统提升成效初步显现,安全质量日趋平稳可控。荣获鲁班奖1项,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奖5项,国家级优质工程奖7项、安标工地2项、QC成果7项,全国公路水运建设“平安工程”4项,牛栏江项目齐集“鲁班奖、国优金奖、大禹奖”三料桂冠,6项工程入选“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
   (三)聚焦价值创造,经济运行提质增效。一是商务管理有序推进。坚持“一把手”工程和“一盘棋”思想,推动各层级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配套制度。开展33家单位的首轮商务管理督导检查。商务培训覆盖率100%。二是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完成重点项目商务策划、成本测算,经济指标稳中向好。三是二次经营增收创效。四是物资集采创新见效。以战略采购为抓手,推进物资供应链创新创效,完成战略采购。推广设备物联网服务管理,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和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设备即时租赁平台交易,推动设备租赁向网络化、信息化转变。五是财务管理成效显著。
   (四)聚焦战略目标,深化改革蹄疾步稳。一是王牌工程局建设全面推进。研究制定了建设王牌工程局工作方案,明确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实施路径。二是深改任务圆满收官。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组合拳”,114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推进机构瘦身健体,局机关部门由21个减至19个。三是市场化改革落地实施。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局处两级经理层成员“两书”签订和考核兑现率100%。突出业绩决定薪酬导向,出台市场化薪酬管理指导意见和关键人才薪酬分配方案,完善业绩考核分配制度,激活职工干事创业源动力。四是管理模式持续优化。新上铁路项目实行代局指模式,有效压缩管理层级。全面推行区域化项目群管理,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资源整合和管理效能极大提升。五是管理创新成果丰硕。9项管理创新成果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12项,其中《施工企业以大商务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控能力提升》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基于智慧云仓的供应链管理创新》入选2022年“中国管理年度价值案例”,《建筑企业拓展国家储备林投资建设新领域》荣获股份公司软科学一等奖。
   (五)聚焦人才科技,创新赋能成效凸显。一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新引进一本院校毕业生1077人、占比90%,引进人才量质双升。加大年轻干部人才培养选拔力度,年轻干部提拔占年度总提拔人数的49%,不断树牢“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的鲜明导向。坚持“委外+内培”“线上+线下”相结合,累计培训19.7万人次,干部职工综合素养得到新提升。二是着力加强科技创新。高铁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隧道结构建造技术分中心挂牌成立,贵州省博士后工作站建站顺利推进,博士后进站5名,人才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作用有效发挥。加强深圳地铁、滇中引水等重难点项目科研攻关,有效破解川藏铁路隧道超高温热水等技术难题,“产研用”融合能力极大提升。申请专利264件,获省级工法136项。荣获中施协科技进步奖5项。
   (六)聚焦风险防控,依法合规走深走实。一是项目监管纵深推进。联动纪检、审计、财务、商务等监督力量,深化“四违四超”专项整治,问题数量同比大幅减少。开展项目治亏、设备租赁违规违纪和履职不力专项核查,开展财经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未发生重大资金安全风险。二是审计监督效能提升。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开展项目经济效益、亏损项目等责任审计,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三是投资项目风险可控。完善投融资项目风险防控机制,落实“两平衡两调节”要求,严格履行决策程序,投资项目平稳运行。通过“以工抵房”等方式加强房地产销售回款,降低开发风险。四是合规管理不断加强。开展“合规管理强化年”和“经营业务合规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完成规章制度梳理和内控流程优化。
   (七)聚焦职工福祉,发展成果共建共享。一是充分保障职工权益。二是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分类做好纠纷隐患排查和沟通纾解,维护企业发展稳定。三是积极履行央企责任。积极参与大秦、黄织、贵广铁路线等多起抢险救援,圆满完成宣城健康城、吉林方舱医院、海南乐东防疫隔离用房等抗疫抢建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持续开展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彰显央企家国情怀。
  

二、关于2023年的重点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之年,也是建设王牌工程局聚势提升的关键之年。要保持头脑清醒和战略定力,笃定发展自信和必胜信念,坚持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主动应对变局、把握大局、开拓新局,在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干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事,在建设王牌工程局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2023年全局工作的总体举措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打好市场营销、项目履约和价值创造“提升战”,着力做优经营链、做精管理链、做强供应链、做实价值链、做活动能链,全面增强企业发展综合实力,致力谱写建设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新篇章。
   2023年全局的主要工作目标(略)。
   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在“七建强七致力”上下功夫、抓落实:
   (一)建强市场营销体系,致力提高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规模体量”。
   一是经营管理体系再健全。坚持区域经营与滚动经营双轮驱动、承包经营与投资经营相互补充,完善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坚持晾晒机制、奖惩机制、淘汰机制和专班机制常态化管理。构建子公司自身经营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子公司差异化发展。探索营销质量考核机制,倒逼营销团队坚守投标底线。
   二是经营能力短板再补齐。强化子公司自主经营意识,以现场保市场、拓市场,发扬狼性精神,落实“中标为王”理念,提升自主经营能力,提高市场集中度和首位度。综合性子公司要坚持培育战略性、专业化发展方向,聚焦主业,靶向发力,打造“高精专”拳头产品,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专业化子公司要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化、品牌化经营,提高专业做精做强能力,在大直径盾构、深水大跨桥梁、林业生态等专业领域形成引领优势。局区域总部要培育好、服务好子公司重点经营区域。各子公司要强化优质资源配置,在主责区域投放更多资源,将优质资源投放到优势区域和重点领域,建设和维护好区域“责任田”;要把经营资源向一线倾斜,做好经营分部的服务保障,让一线经营人员集中精力开疆拓土。
   三是市场区域布局再优化。紧抓“双碳”经济、“两新一重”“城市群+都市圈”、铁路市场等建设机遇,在做深成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华东、华南区域的资源投放;持续巩固河南、川渝、云贵区域在建项目优势,扩大阵地经营成果;充分用好贵阳、长沙两个总部的资源禀赋和属地优势,提高“家门口”市场份额;巩固和拓展海外国别市场,以现汇项目和合作项目为主线,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助力海外承揽更多大项目和优质项目。
   四是“第二曲线”市场再发力。充分发挥水利水电板块要素资源优势,加强与水利水电相关部门深度对接,做好项目前期运作和动态跟进,加速推动项目开发。深耕具有优势的国储林领域,依托在建项目滚动经营,塑造五局品牌。积极拓展城市更新、清洁能源、水务环保、乡村振兴等新市场、新领域,努力抢占“第二曲线”市场制高点。
   五是投资经营拉动作用再发挥。坚持“优选区域,优选项目”和“投资带动主业发展”的工作思路,紧跟国家政策,创新投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持续巩固公路、市政等传统投资领域,提升大项目投资运作水平,力争在抽水蓄能、环境治理、能源环保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六是经营要素建设再加强。分类制定要素补缺方案,加强水利、公路特级资质申报跟进,完成GA1长输管道安装资质申报,加快补齐经营专业人才短板。
   (二)建强品质履约体系,致力练就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内功”。
   一是强化安全质量管理系统提升。在理念引领上再发力。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新要求,持续更新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严格管控,以管理理念的提升促进管理能力和成效的提升。在系统治理上再发力。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持续厘清和细化各层级、各系统安全管理职责,真正建立各层级、各系统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明确全员岗位安全责任,细化工作内容、标准、频次和考核方法,形成接地气、可操作、有责任、能考核的安全责任岗位清单并重点推进落实,着力构建“大安全”管理格局。在机制落实上再发力。全面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动局层面20项工作机制、子公司“123456”工作法和项目部“7个3”工作法,特别是施工现场安全签证、旁站、巡查3项卡控措施有效落地。将管理提升的着力点放在项目部,将工作机制落实到现场风险管控的各个环节,确保风险时刻处于可控状态。在过程管控上再发力。要坚持以管控稽查队、管控组等专职队伍为主要抓手,快速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大管控稽查等专职队伍能力建设和考核力度,不断提升稽查工作的深度、质量和成效。在铁腕治安上再发力。重拳出击、铁腕治安,对违纪违规违章“零容忍”,对险性事件、重大隐患坚持比照事故进行严肃处理,对安全质量事故从严从重追责问责,坚决做到“先免后查”,对“瞒报、谎报”行为加大打击处置力度。大力营造和培育全员崇安、重安、治安、保安的文化氛围,确保全局安全生产平稳可控。
   二是强化生产管理体系建设。重塑“1+1+N”生产管理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理顺生产管理层级关系,开展生产管理提升活动,发挥后台管控指导作用,有效破除“玻璃门”“部门墙”和“谷仓效应”,构建纵向贯通管理层级、横向联通业务系统、前后台一体聚焦用力的“大生产”管理新格局。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大力推行“扁平化”和区域化项目群管理,新上铁路项目和路外大项目推行大部制和直管班组模式,充分发挥协同作战和资源优势,有效解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生产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
   三是强化项目管理策划。坚持 “无策划不施工”,贯彻项目策划是“灵魂”的理念,以履约和创效为目标,组织“铁三角”深度参与项目管理目标、组织模式、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临建方案、资源配置等系统策划,做实项目管理最前端,强化策划的执行与调整,全面提升项目履约能力。坚持“成本最优、技术入手”的原则,强化设计和方案“双优化”,做好经济比选,提高策划质量。
   四是强化重难点项目推进。实行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定期梳理重难点项目节点工期和关键线路,加强对新开工铁路项目和川藏、渝昆、广州地铁、滇中引水等重难点项目的督导帮扶和过程管控,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兑现节点,推动均衡生产,确保稳产高产优产。加大广绵等投资项目的推进力度,掀起大干热潮,提升产值规模增量。围绕项目施工进度,倒排工期,提前谋划,配齐配足物资设备资源,确保满足现场管理要求。各单位要强化信用评价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抓好现场管控的同时,做好统筹策划、沟通协调、内业资料、迎检筹划等重点工作。对信用评价不达标和“信用中国”网站公示曝光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从严从重处罚,全力扭转近年信用评价工作较为被动的局面,努力实现信用评价目标取得突破。
   (三)建强价值创造体系,致力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效益”。
   一是完善大商务管理体系。2023年是大商务管理深化年,要聚焦重点环节和短板弱项,持续推进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三年行动,在协同性穿透性上持续用力、走深走实。局将制定完善企业内部定额,建立造价指标、成本指标数据库,探索工程项目财务集约化管理新模式和财法商管理有机融合机制。各单位要同步抓好体系完善和执行落实,有效提升项目成本协同管控能力。
   二是提升商务策划质量。坚持 “无商务不策划”,围绕项目目标责任指标、成本测算、分包分供、二次经营等进行系统策划。加强合同风险辨识,紧盯合同条款、清单计价、概预算费用不足等潜在风险,全面分析临建工程、既有线施工、地材采购等高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风险点转化为机会点。强化分包专项策划,积极探索推行“大标段”分包方式,合理划分分包包件工作量,加强队伍数量控制,达到以量换价、量价双控的目的。
   三是突出项目成本测算。提高成本测算深度和精度,严格临建费用、工期成本、材料差外差的计列,突出“双优化”在成本测算中的创效作用。建立完善由局商务部牵头负责,物设、生产、财务、设计院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成本测算机制,全面提高成本测算的精准度。
   四是健全成本预警机制。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对项目亏损或成本异常情况及时预警纠偏。建立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劳务分包价格和各种成本费用的对比制度,局商务部要按季度、分区域发布对比价格情况,各业务系统要强化结果运用。建立质量缺陷整治费用台账,加强临建工程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比较,实行定期通报。
   五是深化物资设备管理。全面推进物资战略采购,深入构建局层面对外部资源实行 “统招统谈、统签统付”,内部供应实行“统招统谈、项目部分签分供分付、工程公司刚性兜底”的物资战略采购体系。要共同挖掘、培育优质资源渠道,策划好战略采购方案,向上游资源“以量换价”,做大采购效益,让利给终端项目部。要围绕实施性施组安排,根据项目进度、分阶段精准配置各类设备资源。坚持“轻资产”理念,提升现有设备使用效能。
   六是着力财务管理筹划。坚持业财融合一体化管控机制,强化财务管理筹划,提升财务价值创造水平。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融资利率竞价力度,提升与供应商合作层级,打造与供应链协同推进、利益共享的综合融资运营体系。树牢“现金为王、落袋为安”理念,建立项目现金流预算不达标和负流管控机制,实现项目现金流自平衡。坚持“应计尽计快计、应收尽收快收”原则,打好提升资产质量和周转效率“组合拳”,真正实现“有现金流支撑的利润”。
   七是刚性执行考核兑现。严格落实项目目标责任考核指导意见,按时签订责任书、缴纳风险抵押金,所有已签订责任书未及时足额缴纳风险金的项目要在1个月内完成补缴。严抓目标考核和及时兑现,各单位3月底前全面清理所有已完工项目并考核兑现。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评先评优、职级晋升、薪酬待遇挂钩,做到真考核、快兑现,大力营造“盈利光荣、亏损可耻”“创效越多、奖励越多”的浓厚氛围,发挥好考核“指挥棒”和分配激励“杠杆”作用。每年评选“创效标杆项目”,带动全局工程项目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四)建强改革创新体系,致力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动能”。
   一是奋力推动王牌工程局建设。结合 “十四五”战略规划,加紧落实建设王牌工程局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尖兵工程公司、跨越型工程公司、尖兵经营分公司、品质企业建设,分解任务清单,扣紧责任链条,明确具体目标和重点举措,勇当建设王牌工程局的“开路先锋”。
   二是不断优化机构设置。根据市场需要设立经营性机构,持续开展机构清理和压减,及时注销“僵尸机构”。
   三是巩固扩大“放管服”成效。以激发项目活力为着力点,健全授权事项清单,确保该放的放下去、放得准、放得实。充分发挥后台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监督前台重大事项决策管理、预警纠偏、堵塞漏洞、防控风险,确保该管的管起来、管得住、管得好。加快推动后台从传统的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向资源管理、方案解决、服务保障转变,确保在资源供给、破解难题、协调服务等方面为前台提供全方位支持。
   四是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严格经营业绩考核,紧盯现金流、上缴资金、负债规模等关键指标,强化结果运用。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并逐步向项目经理、机关部门负责人延伸,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开展职业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评选,搭建岗位序列,解决优秀项目经理通道变窄、职业发展“天花板”问题。推动项目市场化用工,严格落实劳动合同、岗位考核等规定,加大员工市场化退出力度,做到员工“能进能出”。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构建“一岗多薪、以岗定级、一级多档”的宽幅薪酬体系,做到收入“能增能减”。
   五是提升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健全博士后工作站管理体系,加强技术中心研发能力建设,统筹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专家培育,推动“产学研用”系统融合和成果转化,以响当当的科技成果证明企业的硬核实力。开展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智能建造、智慧工地、BIM、信息化技术,在川藏、成渝中线等项目开展大机配套施工与智能装备等技术研究应用,开展智能化路基、梁场、隧道等技术管理策划,推行“标准化作业、机械化施工、智能化减人”,抢跑智能建造“新赛道”,打通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强化绿色低碳施工理念,推广应用“四节一环保”新技术和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装备,多创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五)建强人才支撑体系,致力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高地”。
   一是多渠道引才。坚持把高校毕业生招聘为主,与社会成熟人才引进、优秀劳务工转录相结合,加大“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第二曲线”专业人才、商务人才、投融资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市场化人才接轨,加大社会人才公开招聘力度,保证人才总量和质量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二是多形式选才。坚持“绩效为王、人才至上”观念,牢固树立以业绩为导向、以业绩论英雄的选才机制。拓宽人才成长路径,通过竞聘上岗、公推公选、揭榜挂帅、技能比武等形式,使一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多方位育才。以“六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培训充电”与“实践蓄能”并举,注重源头培养、跟踪培养、个性培养,提高人才孵化的速度和质量,构建人才雁阵。优化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导师带徒、青苗计划,加强上挂下派、轮岗交流,完善交叉任职、双向挂职机制,培育一批在关键时刻听指挥、冲得上、打得赢的行家里手和中坚力量。坚持赛练结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激发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学技术、提技能,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是多角度爱才。优化人才业绩考核和综合评价机制,从严管理、奖优罚劣,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设立“英雄榜”,激励在企业创新创效的赛道上夺旗摘星、勇挑重担,让敢干者有“擂台”、实干者有“平台”、会干者有“奖台”。
   (六)建强监督监管体系,致力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
   一是优化职能监督机制。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完善全业务系统部门职能监督工作联动机制,压实各级监督职责,协同推动各部门内控、风险、合规一体化建设,并将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纳入各部门职能监督范畴,强化全链条风险预控,提高职能监督效能,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攥指成拳的部门职能监督新格局。
   二是聚焦风险防控重点。坚守安质环保、经营投标、信用评价管理红线,强化底线意识和闭环管理,确保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环保零投诉,企业信用不抹黑、资质不受限、形象不受损。前移审计监督关口,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和亏损项目治理,对发现问题深挖细查产生根源和主体责任,做到违规必查、失责必究。强化资产负债率刚性约束,从严控制有息负债。健全投资项目全周期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防范投资开发风险。落实境外经营活动负面清单机制和合规评审机制,依法合规经营,防范海外经营风险。深化“靠企吃企”等专项整治,紧盯以权谋私、利益交换和各种“微腐败”“软腐败”现象,防范廉洁风险。
   三是提高合规管理成效。以防范和化解合规风险为主线,推动合规工作由专项业务向全面覆盖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升级,建强“合规五局”。通过健全合规管理制度、完善合规运行机制,制定防范合规风险指南、强化合规文化宣传等举措,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合规”要求,把合规工作贯穿于经营生产全周期、内嵌于企业管理全过程,不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和合规管理水平,以高质量合规管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七)建强作风保障体系,致力厚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宗旨情怀”。
   一是深化作风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勤俭办企业十不准”“六提倡六禁止”不松懈、不走样,持续改进作风、树立新风,敢于向贪图享乐、消极懈怠、有禁不止等作风顽疾亮剑宣战,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让干事创业、担当奉献蔚然成风。树牢“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理念,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和责任追究制,主动下沉一线,为基层减压松绑,力戒深入基层却不懂基层、面对群众却不懂群众,全面提升两级机关的管理效率、工作质量和良好形象。
   二是深化执行力建设。要聚焦上级和局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带动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目标、制度、职责、标准上不折不扣抓落实,严肃执行纪律,强化跟踪问效,严格考核评价,全面提升刚性执行、高效执行、优质执行能力。
   三是深化和谐企业建设。大力支持群团工作,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工”建设等活动,抓好事关职工群众利益的重点,实实在在解决他们急难愁盼问题。落实企业发展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机制,按时发放职工工资和缴纳“五险两金”,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推动工作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更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