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07期 >2023-01-14编印

父亲和水
刊发日期:2023-01-14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伍毅夫
   我的老家住在一座高山上的老街,是川北营山县海拔最高的一座乡场叫安化乡。老街虽然不是很大,但很特别,由于地势险要,山脊狭窄。好几户人家的房子无法建在地基上,只好用吊脚楼的形式来扩大住房面积,我家就是其中的一户。父亲为了做点小生意谋生,特地从乡下搬到街上去住,没有地方可以修房子,就在街尾修起一间吊脚楼。
   然而住在街上最让人头痛的是吃水问题。街上十多户人家全靠附近悬崖上的一口小井。由于地势高,出水量很少,远远不够街上住户的用水。父亲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要起来去挑水,怕去晚了挑不到水,挑回来一担水算是这天的最大收获。有时缺水还要到很远的地方找水,找几口井才找到一担水,水很苦涩,还带有泥沙。水真成了父亲的一块心病。
   父亲经常对我说,住在山上的人,把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吃水、洗衣、淋菜、喂猪牛、种庄稼 都需要水。有了水人才能生存下去。由于自然环境条件差,山上大雨遍地流,天干无水吃,水比油贵。人们只有靠天吃饭,望天兴叹,水也成了一大难题。山上的青年找对象,女朋友第一句话就问家里有没有水吃。看来水比粮食还重要,山上一代又一代的人都为水奋斗过,始终没有彻底解决。
   我家虽然住在街上,平时也是要在生产队干农活的。父亲做生意也行,干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一次生产队里的育秧田田坎垮了,眼看水就要放光了,如果不及时砌好田坎保住水,一田秧苗就要干死。父亲赶快通知队里的几个壮劳力去加固田坎。他带领几个社员冒着刺骨的寒风,有的忙着抬石头,有的挖土。父亲站在田里冰冷的水中砌石头,那苍劲有力的大手把一块块石头砌得稳稳当当。大家费了半天时间才把三丈多长的缺口砌好,这才关住了水,保住了秧苗。
   我家在乡场上的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无法居住,加之分田到户,分的土地都在山下,决定另外修房子搬到山下去住。这里虽然能解决基本的吃水问题,但农田生产用水依然无法保证。有一年为了一块田能栽上秧,父亲将山上老井最后剩余的一点水引到田里。他把长竹子划开两半,把中间竹节剃了,做成竹槽连接起来二百多米长来引水。因竹子不规则扭来扭去,加之地势高低不平。父亲还另外做了好多三角架顶起竹槽,才使竹槽平稳顺利地流水。看到那细如筷子的水流,心里也感到高兴。
   改革开放后,塑料管逐渐普及。父亲特地买了几百米的塑料管把水引到家,保证了家里的用水。但遇到天干时期,还是无水可用,为了吃水,要跑到山下好远的地方去担水,还要爬坡走山路,挑一担水要用两个多小时。
   父亲告诉我,党提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政策,千方百计要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这件事像一股清泉流进山上人们的心里。当地乡政府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在我老家的山上修了一座大蓄水池,把山下的水抽上来装满,再安装水管流到乡场附近的家家户户,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这样彻底解决了我家的饮水问题,也解决了乡场周围几十户人家的吃水、生产用水。
   这时父亲捧着一捧从自来水管流出来的水对我说:“父亲和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盼了一辈子的水,挑了一辈子的水,直到我们现在才吃水不用愁,真正喝上幸福水。全靠党的好政策,感谢共产党!”我听到这些话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