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84期 >2022-07-29编印

没有火把的火把节
刊发日期:2022-07-29 阅读次数: 作者:
  二公司何俊锋
   这个节日它有点不一样,它神圣又神秘,很多人都听说过,却未曾融入、沉浸享受其中的乐趣。
   “轰轰轰”,机械的轰鸣声很大,驻地离施工现场不远,难免会有些许噪音。协作队伍的彝族工人老白和他的同乡们在微信群里发送着一条条语音,许是噪音太大,他大声喊着自己的家乡话,生怕对方听不见,时而拿着手机贴近耳边,还伴着阵阵大笑。
   “今天是火把节,我们不能耽误干活,晚上忙完我们一起出去提前聚一聚。”
   “好、好,孜莫格尼。”
   “阿依迭古。”
   “一起去!”
   群里一条条语音唰唰唰地发了出来,老白的手机一直叮叮叮的响个不停。距离今年彝族的火把节不远了,凉山彝语中称火把节为“都则”,即“祭火”。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他们家乡,各族男女青年会点燃火把,在村寨田间活动,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
   老白对质检员朋友说:“我们离开家乡,出来漂泊努力,找到了好的工作,家人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日子越来越好。我每个月都打钱回家里,家里老人小孩也吃穿不愁。我们在五局工地上工作,待遇很好,包吃包住工资还高,家里人也为我们感到高兴。”“我在五局工地干活好多年了,刚来时孩子正好出生,现在小孩都考上高中实验班了。”
   其实,老白他们每天的工作任务很重,但是他脸上挂的笑容却从未消失。他们开朗、爱笑、讲义气,有着一股子江湖气。老白看见我总是会笑嘻嘻的递上一根白沙烟,即使我不抽,也还是会接过他递来的善意。他们有自己的亲人、爱人,有自己意义重大的节日,老白总是一副铁汉柔情的模样,他没事就爱拿出手机,抽着烟,看看和老婆孩子的合影,这也许才是这些在外漂泊的打工人的动力来源。
   那晚即使没有燃烧的火把,也没有家人陪伴,但同乡和项目部的朋友相聚在一起,畅快的聚餐、畅饮,便有了节日集会时的热闹。
   大排档外,夜渐深、风微凉,离他们驻地不远的小镇上,合拼的桌前有十几号人正在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几人对立而站,双手不停变换着手势,口中喊起的方言晦涩难懂,唱起的酒词、酒令韵味十足,大笑声、大吼声、整齐碰杯声此起彼伏。饭店老板也忙不迭的搬着啤酒、端着烧烤和炒菜上桌,额头沁着全是汗珠。三巡之后,有的在回去的车上唱着家乡的歌谣,有的不胜酒力在迷糊间还呓语着似是想家又难以听懂的话儿,惹得代驾师傅一阵感慨:在外工作大家都不容易啊。
   老白也借着酒劲手舞足蹈,一遍一遍大声喊唱着“都则嘿萨孜莫格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