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182期 >2022-07-15编印

陈荣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刊发日期:2022-07-15 阅读次数: 作者:莫婉婷
        陈荣平,现任华南公司南京迁建项目总工。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无论身处什么职务,他深知学习与积累的重要性,常常把“不会就要认真去学”这句话挂在嘴边。他先后参与建设十天高速公路、京沈高速铁路、南京迁建及其配套等多个大型项目。
   他敢于自我挑战,擅于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学习,日积月累的知识和攻坚克难的精神使他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把所有不可能的困顿,都能一一化解。
   “要把工作顺利的干下去,必须要挑毛病找错处,才能扼杀一切问题的可能”。2017年,陈荣平担任华南公司京沈高铁项目总工后,在“找茬”式的工地巡查中,看到已施工的涵洞顶防水混凝土保护层出现了小块粉化现象。
   他心中警铃大作,立即在项目部成立攻克严寒地区防水混凝土防粉化难题小组,多方面研究分析防水层发生粉化等病害原因,最终决定采用 “低胶凝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高含气量”的“三低一高”方案配制混凝土。
   得出解决方案之后,大家对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没有信心,他笑着说:“有法子就去干,比例不知道就去试,在这里坐着干着急也没用”。说干就干,大家重振旗鼓开始着手试验。项目部紧急引进了碎石整形机,以满足配置不同孔隙率的碎石级配。
   陈荣平每天一睁眼就往试验区跑,和大家一起讨论更优比例。全组人员争分夺秒,轮流换岗,反复试拌。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迎来了成功。
   “配出来了,成功了”。业主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全线推广使用。
   项目管段内的京沈客专铁营子特大桥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以陈荣平为首的技术攻坚团体荣获 “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奖,参建的京沈客专也获得 “第十九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19年,陈荣平担任南京迁建项目总工。
   “来到南京迁建后,我思考最多的就是怎么优化方案、降本增效。”该项目属于交钥匙项目(精装修),涉及专业广,工程体量大,工期紧。进场时只有一张方案初步设计效果图,为了方便后期施工及节约成本,陈荣平带领团队成立项目策划领导小组,配合设计院一起研究建筑地基、道路等处理方案,竭尽所能为设计院提供专业建议。
   进场后,陈荣平了解到施工地块位于长江边的一块洼地,水系发达,在洼地建房子,质量要怎么保证呢?
   “第一次干房建项目,没想到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只能带着技术员从无到有去摸索。”陈荣平带领团队在现场多次勘察研究,地勘揭示淤泥质土层有20-38米厚。他根据洼地的特质查询相关资料,制定了几个技术方案又在层层分析中推翻重来。最终通过方案研究比选、反复论证,决定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施工技术。
   在软基处理中,这项技术能成功解决长江漫滩深厚软基沉降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因沉降带来的病害隐患,同时还能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好处多,难度也大,这项技术需要精准测量、选择合适的排水管和垫层材料等一系列专业的操作,陈荣平迅速组织技术员进行学习,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全程在场指导。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陈荣平获得局 “2019-2021年先进生产 (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陈荣平不仅为热爱的工程事业奋斗不息,在培育人才方面也不遗余力。他认为要想干好南京迁建项目,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工程部的整体工作水平,也为了培养项目人员自主学习的能力,陈荣平着力打造学习型团队。他日常组织技术员学习施工组织方案,不厌其烦地带他们熟悉技术规程、验收规范,重点讲解项目施组和控制要点,特别是对房建的细部做法和质量通病预防及处理措施。数不清的夜晚,项目部会议室总是亮着灯,陈荣平不停地在白板上写写画画,“工程部又在加班啊”。日复一日的学习使技术员掌握了项目技术工作的重难点,使技术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保证了工期和质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十三年的工作经历是陈荣平光荣的徽章,鼓励着他勇当先锋、奋楫前行。
  (莫婉婷)